教潜心 研致远 共成长——星汇学校姜娜初中历史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暨园区初中历史西附、星汇、东延路实验三校联合教研活动
为进一步研读新课标精神,落实核心素养,研究有效教学。2024年4月9日上午,姜娜初中历史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暨园区初中历史西附、星汇、东延路实验三校联合教研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如期举行。本次活动得到了园区教发中心历史教研员冒兵老师的大力支持。
同课异构,教学观摩
活动的第一部分由三校六位老师围绕三大复习专题同课异构,充分展示历史人的认真专研和教师的专业功底。
苏晶老师在《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和国家统一》复习课中运用多种复习方式如时间轴、历史地图、表格、诗史互证等,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讲练结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薛琼瑜老师以古代货币的沿革作切入口,激发历史学习热情;任务驱动,梳理历朝历代民族交往史事;小组合作探究民族交往方式;史料教学,彰显政策之灵活多样。从经济向心力、政治向心力到文化向心力,引导学生在新视角、新情景下灵活运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张治超老师的《近代化探索》复习课中,以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气骨导入,从“天朝”到“赶朝”-知识分子的抉择、“危机”到“变局”-知识分子的呐喊再到“国民”到“民国”,系统阐述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是推动中国近代化探索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
邵莲萍老师以容闳的一生看中国的近代化。从骄子追梦,探索器物技术的近代化;赤子之心,寻找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到革命亲子,探索实践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先生虽然已去,但其思想生根发芽,后人们必将继续努力,追寻强国之梦,在情感深处引发学生共鸣。
李雅老师以生活必需品-糖导入课堂,运用项目化学习构建整体教学框架。从糖与新大陆的相遇、到糖与茶的邂逅、再到糖与黑奴的大西洋之旅,最后以“甜蜜”与“苦涩”探究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及影响,清晰地给学生构建世界市场发展脉络,趣味之余引人深思。
孙德来老师以世纪大堵船的时政热点问题导入复习课,运用大概念教学,通过问题链的方式,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孙老师语言诙谐幽默,创设 “西附初中有话说”的大型现场谈话节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如切如磋,共促成长
活动的第二部分,三校的老师们对观摩课进行评课交流,如切如磋共探讨,如琢如磨同成长。
西附初中陆晴峰老师谈到初三专题复习课的主要任务便是要帮助学生系统梳理、构建纵横知识网络体系、归纳提升,并熟练运用。陆老师指出开课的几位教师注重历史细节以体现人文的温度,通过历史趋势展示时代的脉搏。
星汇学校张慧老师表示复习课程设计注重“新切口”“大环境”“大概念”“新意向”“有情感”“新情境”,在学生的心底播下一颗历史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终身难忘。
东延路实验周鸿剑老师点评道,复习课要尽量避免枯燥性,把控二轮复习的节奏与内容,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点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升华与训练
专家引领,精进教学
活动的第三部分由园区历史教研员冒兵老师、工作室领衔人姜娜老师与老师们面对面沟通交流,释疑解惑。
姜娜老师指出:历史二轮复习需要依靠课程标准进行全面的查漏补缺,形成知识体系,并结合热点,适合对知识点进行补充。一线教师需要重视三个“学”——“学生”“学习”“学业”,将学术知识教学化、知识体系系统化、学生知识生活化。
园区历史教研员冒兵老师表示:面对初中学生,知识点体系的教授要先少后多,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知识体系;提大放小,学会取舍;在专题复习课阶段,学生做比老师讲更重要,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教无定法,研无止境。通过研修活动,推动了三校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专业发展,促进学科素养培育的落地生根。相信三校老师以此为契机,切实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一审一校:姜 娜
二审二校:伍少坚
三审三校:饶家强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